【封面人物】出身贫寒在工地上干过小工;但今天他的纺织企业年销售额已超亿元!
吴江伟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 袁有为
数百年前,徽商贾道儒行,驰骋商海,创造了“无徽不成镇”的奇迹,在中国商业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。胡适先生曾把徽商形象地比喻成“徽骆驼”,因骆驼能负重、肯吃苦。如今,在纺织重镇盛泽的当代徽商们,继续传承着“徽骆驼”精神,续写着徽商的******。
翻开吴江伟华纺织有限公司董事长袁有为的成长史,其实他的经历与大多数来盛泽打拼的安徽创业者并无二致。出身贫寒,历经坎坷,在曲折和努力中奋起,恰似一个与时代相应的励志故事。
1988年,袁有为离开老家安徽庐江,只身一人来到盛泽,开启了他的新旅途。“其实之前,我是先到苏州干工程,盖大楼,那时候年轻,有的是力气,每天都在工地上干活,赚钱,可以说相当的不容易。”
几年的打拼,让袁有为在人脉和钱脉上都有了一定积累,这时动了其他的心思。“我听很多老乡说盛泽是小香港,既然是小香港,应该是遍地黄金,所以当时我就带着所有家当,来到了盛泽,准备大干一场!”
但刚到盛泽的袁有为发现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。当时以“丝绸之乡”著称的盛泽到处都是做纺织的,周边的朋友不是在卖布就是在卖原料,于是他也选择了这一行当。从未接触过纺织的他也遇到了不少难题,“资金是那时候蕞大的问题。由于公司刚刚成立之初,规模较小,银行大多不肯借贷,我们一度陷入了资金的困境,不过好在我们徽商有的是人,有的是技术,也有的是吃苦耐劳的精神,所以也就这么坚持下来了。”
正如徽州流行的名谣“丈夫志四方,不辞万里游;风气渐成习,持筹遍九州。”袁有为从零开始,不畏风霜,敢于创业,不断扩展,才能把伟华纺织做大做强。
“这是蕞好的时代,也是蕞坏的时代!”袁有为借用了目前市场上很流行的一句线年底,他嗅到低成本扩张的商机,便利用手头的资金在盛泽购置土地,开始盖自己的厂房,并于2002年成立了苏州吴江市伟华纺织有限公司。“当时我们工厂只有几十台机器,生产的都是涤塔夫、春亚纺这类大路货,打开市场难度也是蛮大的。一开始,我都是自己跑客户,接订单,******一次不行就******两次,与新客户多沟通,明白他们需要的产品品质要求,回来就待在工厂,严格把关,控制产品的质量,减少残次品,就这样慢慢的回头客多了,老客户带来新客户,生意也就多起来了。”
2004年,袁有为在盛泽东方市场上开设了门市部,组建了自己的销售团队,积极参加展会。公司生意越来越稳定,营业额也逐步上涨。如今的伟华纺织已经是年销售额在1亿多元的企业,拥有进口和国产的单喷、双喷、平机及龙头机300多台,主要生产、加工和销售各类化纤织物,以涤塔夫和涤纶四面弹为主。
吴江伟华纺织有限公司琳琅满目的面料样品
“现在我也是新盛泽人了!”袁有为自豪地说道,“不仅仅是我,其实很多来盛泽甚至吴江的老乡,都在这里扎根了。面对新环境,我们都在努力适应,努力调整。接下来,我们商会的目标是将吴江区内的老乡整在一起,共同发展。”
2014年,吴江安徽商会成立,好善乐施的袁有为被推荐为商会监事长。他认为,商会就是漂泊在吴江地区安徽创业者的家,他应该为这个家做一点点贡献,因此商会的文体活动袁有为都会积极参与,并主动提供赞助。“我现在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是这也离不开商会的帮助,现在在吴江的优秀的安徽企业家其实有很多,我们应该团结互助,资源共享,来迎接新的挑战。”袁有为说。
(责任编辑:陈丹萍;编审:陶佳毅)

产业招商/厂房土地租售:400 0123 021
或微信/手机:13524678515; 13564686846; 13391219793
请说明您的需求、用途、税收、公司、联系人、手机号,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。
长按/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

扫一扫关注公众号